网站首页 网站管理 本站网址:www.xs058.com  加盟管理 商家会员注册  个人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密码找回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发布信息

  • 选择地区
    首页
返回上一页

  

象山的渔家艺术

船饰船画:渔民对船只进行实用美化的一种艺术形式。以过去木帆船船画为甚,但至今钢质渔轮年代,船饰反而又相对讲究。木帆船船饰包括做船眼睛(有多项程序及标准禁忌)、挂船旗、挂灯(煤油灯)等。钢质渔轮船饰包括写字号、挂船旗、挂横幅、挂灯(白炽灯)等。船画起源于木帆船时代,主要请民间工匠用彩色油漆在船头、船尾、船舱顶等作吉祥图画,以船尾最为核心。作画内容有龙凤呈祥,鱼虾满仓,日出早霞,神灵保佑等,画风一般色块强烈,线条粗犷。船画盛于清代,木帆船退出历史舞台后,机帆船还传承了此风,特别在“文革”时期船上画毛主席像、写毛主席语录形成了一种时尚。进入钢质渔轮时期,船画进入低谷,极少有几幅“日岀”之类船画岀现在渔轮驾驶台前板,之后船画逐渐退岀历史舞台。但据石浦船模艺人杨雪峰介绍说,在比利时“MAS博物馆”至今却保留有中国清代参展的,125只画有五彩缤纷龙凤虎头图案的船画船模,这当是幸存于国外的可贵中国船画珍贵实物资料,他本人亦藏有这些船模船画的照片。船饰习俗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山渔民号子:渔民号子是渔家在手工劳动时代所产生的一种伴随作业节奏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以拉网、拔蓬、摇船以及造木船号子为甚,渔区均有传承。渔民号子风格大致相同,但又因工种弗同唱法弗同,名下有粗犷、有高吭、有委婉之分。渔民号子基本有两大类型:即岸上号子与海上号子。岸上号子有造木船的抬木头号子、拉锯号子、敲钉号子等十五、六种;海上号子有起锚号子、拢蓬号子、摇橹号子等十来种。以音乐特质和实用关系来说,主体上可分为大号、小号、对号及一六(也罗)号等四种形式,其它的都是随机应变问题。象山渔民号子2011年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级传承人是陈瑞春。

主体号子记录曲谱附后。

船模技艺:始于造船工匠在造船之前所制作的船样,或者祭祀所需的一种小型船样打造技艺。因中国传统木帆船品种众多,造型各异,留给了人们不少的艺术想象空间。继而造船工匠,捕鱼人家,在休闲时节,都会动手制作各种船样船模,供自我欣赏、馈赠亲友或权作商品,其中高手不少。石浦东门天妃宫藏有象山年代最久的船模(具体未考),石浦杨氏古船坊现为象山船模技艺传承基地。船模技艺今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诐市 级传承人是杨雪峰。

东门船鼓:渔民喜庆活动的一种击鼓艺术,东门船鼓富有传统风格。相传清乾隆三年(1738)东门船帮出资组有“东门渔岛锣鼓”,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做寿,东门岛柯小乃带领东门、延昌、南田等渔民组成的“联合锣鼓队”赴上海演出,上海人称之为“海角大乐队”,名声大作。今传承的东门船鼓,一般由渔家女子构成,使8只单人鼓和18只金钹合敲,气势极雄,渔家较大活动,鼓队均得参加。

爵溪渔鼓:由来与“东门船鼓”同理。曾经是渔业生产繁荣的爵溪渔村,虽因其近海渔业资源的枯歇而转型为针织强镇,但渔鼓遗风尤存。据爵溪老渔民说,他们曾有的捕鱼独捞船,多船岀海还会将铜锣响器带到船上,出洋、进洋时还会在船上玩上两把。今爵溪渔鼓还有传承,风格自成一体。爵溪与元代道观“大瀛海道院”, 宋代寺院“弥陀寺” 为邻, 其道场、法场、鼓乐对爵溪渔民必然有其影响。据传,该渔村渔鼓盛行时,就多达十支有余。爵溪文化站创新节目广场舞《爵溪渔鼓》,20079月,获全国群星奖表演奖;20087月,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广场展演;20089月,出访土耳其伊兹密尔国际民间音乐舞蹈节;20106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广场文艺演出。爵溪漁鼓今为象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渔灯、渔灯舞:渔家休闲时的一种自娱自乐艺术形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世代与海鱼打交道的海洋渔民,自然形成了一种喜鱼爱鱼的情节。依鱼的样子扎灯,挂灯喜庆,依灯辟邪之传统已有上千年历史。手持长杆鱼灯,继而舞之,更显渔家向往艺术美的品尚。象山渔灯以石浦渔区更为盛行。

传统扎的鱼灯有鳌鱼灯、黄鱼灯、鲳鱼灯、带鱼灯、虾灯、蟹虾、鳖灯等,形式各具特色,色彩五彩缤纷。渔灯舞由几十人组成的演出队伍承担,身穿特定服饰,灯用长杆举之。鼓乐队伴奏,队伍以圆场、交叉、跳跃、翻滚等动作展示,气氛极为欢快,传递着劳动者的特有艺术风采。喜庆佳节,特别是正月十四夜元宵节,挂鱼灯、舞鱼灯更是大显身手时节。石浦鱼灯技艺、石浦鱼灯舞均是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鱼拓:渔家休闲时一种以鱼为媒的美术技法。据传起源于宋代,至今全国各江河湖海渔区均有流传,象山仍见盛行。鱼拓手法基本是:将挑选好的整鱼放好(一条或几条),涂上所需色彩,取宣纸复之,再使棕刷压实,然后取下,纸上即印上彩色鱼儿模样,活灵活现。又将该图以山水、书法和之,捺上印玺,一幅鱼拓雅作即刻问世了。鱼拓是象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鱼骨造型艺术:渔家将吃剩的鱼骨拼凑成各种图案的一种技艺。其中以鳓鱼骨为佳,有人能将整条鳓鱼骨做成一只飞鸟或者其他作品。鱼骨造型一般属自娱自乐,也兼作小儿玩具,今己有作品可以参展。鱼骨造型是象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浦细十番:当地渔家首推、扎根渔区的中华汉民族传统吹打音乐艺术。传说细十番起于明万历年间,京师及天津最早出现,称北十番。早年十番曾有三、四十套由版可供演奏,今仍有十二套精选在用,如“破布衫”、“ 一品令”、“货郎儿”等,曲牌均来昆曲,始为纯器乐演奏。后向南方流传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名称亦随各地域而生,有苏南十番、杨州十番、楚州十番、楼塔十番(浙江萧山)、福建十番、莆田十番、惠安十番、佛山十番等等。专家称:“中华十番”因传承年代久远,地域广泛,形式内容已五花八门,实为祖国文化宝库。“十番”从纯器乐演奏过渡至与打击鼓乐同奏,表现手段又派生出文十番,武十番两个风格,还有素十番、舞十番的细分。前者古雅、缓慢,后者热烈、奔放。曲牌逐渐吸收递增,多至百首上下。如莆田十番之武十番的“北台妆”、“荔枝楼”、“风和子”等。细十番因何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必定得用十种乐器,一说曲子可以轮番演奏。各地十番音乐,今大都成了国家级或省级“非遗”名录。至于石浦细十番,传说有福建渔民常成船队来石浦渔港停靠避风岸上补给,并自带器乐在会馆自娱自乐演奏“十番”。有当地延昌打钓人(打鱼钓)王尚生者,觉得好听,竟带上数位石浦乡人一同前往福建泉州惠安学习,并带回工尺曲谱及演奏技法,时值1920年前后。传承人陈永国父亲曾一同前往福建学习,陈永国又说见过上辈人带回的细十番工尺谱,不幸此谱毁于“文革”。石浦细十番发展迅速,先后有延昌队、石浦队、东门队、盐厂队、鹤浦队、高塘队、昌国队、金星队、丹城队、爵溪队等应运而生,至今已约莫已有三代。石浦细十番演奏风格独特,当属武十番之一种。其有板胡、二胡、京胡、笛、箫、三弦、琵琶等管弦乐器至少十件,打击乐器有大小鼓三只(使鼓架一人用),有大小锣12面(使锣架一人用),另再配有木鱼、梆子、小锣、小钹等,乐队人数可随机应变,少则六、七人,多则应有十五、六人乃至二、三十人。石浦十番这种状况,与莆田调查记载“五人拉碗胡、二胡等弦乐,两人横笛,一人三弦,一人八角琴。有云锣一架,上置七锣,一人演奏,今已失传”极为相似。

石浦细十番演奏艺术已达相当水平,使用独特无名曲牌,节奏明快,爽朗动听。打击十面锣、三面鼓者,如流星飞舞,技艺精湛,全队配合,一气呵成,天衣无缝。有传人俞开忠、陈永国、潘仁近、郑昌飞等为其佼佼者。但石浦细十番曲牌的来拢去脉?称啥名何?演凑技法?至今尚未调查清晰,当有待研究。

1957年春节代表象山县赴舟山地区参加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同年代表舟山地区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民间文艺调演,获三等奖。2015926日,锣鼓手俞开中,琴师陈永国,应邀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巨蛋)同台演岀《国乐风采——土地与生命的赞歌》大型交响乐曲节目。俞、陈两位突岀表演其中富含石浦细十番风味的“开洋”乐段。石浦细十番今为象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浦细十番曲牌附后。

1:电影《渔光曲》与石浦

1933919日,上海“渔光曲”电影剧组蔡楚生、王人美、韩兰根、聂耳等30余人,从上海乘轮船来象山石浦拍渔港外景,住石浦福建街金山旅社(聂耳王人美等),中街浦江旅社(蔡楚生等),驻足一月有余。“渔光曲”是描写海洋渔民苦难生活的电影,许多镜头在当时的石浦渔家贫民区火炉头一带(今火炉头路)拍摄,海上镜头则选景东门道头及门头灯塔礁滩和外海,并将石浦港滿港的木帆船景头一一摄入。剧组所须的群众演员,如抬鱼、摇舢舨、翻舢舨,都请当地渔民扮演,渔民姚银才拍翻落舢舨,得劳务5元大洋。转年《渔光曲》完成出品,6月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创连满84天纪录。19353月,参加莫斯科举行31国家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是我国首部有声电影和国际获奖电影。

《渔光曲》电影剧组名单

监制:罗明佑

编剧、导演、说明:蔡楚生

制片主任:陆海章

摄影:周克  布景:方沛霖  剧务:孟君谋

作曲:任光  作歌:安娜  音乐:聂耳

主演人员:王人美、汤天绣、韩阑根、罗朋、尚冠武、裘逸苇

主演:徐小猫——王人美   徐小猴——韩阑根

创制工程师:司徒逸民、马德建、龚毓珂

录音:司徒慧敏、谭宏达

联华影业公司上海第二制片厂摄制

通电公司国产三友式录音机配音

2:《渔光曲》主演王人美致象山县政协文史办公室信函:

象山县文史办公室同志:

    你们的来信已收到,现答复如下:

1、现寄上当年我与聂耳在石浦拍摄的外景照片一张,作为纪念。

2、你们要引用《啄木鸟》上有关我回忆录中的情况,经与解波同志商议同意你们摘用。

3、我现在身体有病,就怕不行,想不起更多的情况了。

请谅。

此致

敬礼

                                                王人美

861111

主题歌“渔光曲” 曲谱附后。

 

 
Copyright 2009-2024 版权所有 联系人:潘小跃   电话:0574-65966018   手机:13567852818   联系地址:象山石浦天门路29号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信息,均未经过核实,不能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大家务必要亲自核实。如果出现后果,本站一概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110报警服务
浙ICP备11059086号 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 33022502000166号